中国制造2025时代 市场岗位正大家都一下就反應過來了在悄然变化
来源:捷讯阅读:
机器换人就在眼前
“中国制造2025”中提出,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。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,发展智能▂装备,实现智◤能生产。
结合产业现状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所规划的发展路径,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:
一是设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比想象中要来得快。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驱动,各地根据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规划出々台相关的政策,明确给出技术改造的时间表,2017年将迎来大范围的设备改造,制造类规模生产企业将有一半实现全自动化〖生产;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,招工困难,促使企业◥采取机器代替人ぷ。
二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。到2020年,我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机器人将达到100台以上,这是工信部制定中的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目标▓。
三是“互联网+装备╲制造业”催生新的生产模式,成为创新热点◥。“互联网+”使得制造业呈现制造业服务化、定制个性化、组织○分散化、制造资源云端化四大新趋势,带给传统企业@ 决策方式、业务模式和经营思路等诸多方面的巨大转变。
四是智能装备和产品快速发展,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。在“智能制造装备”领域,以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■制造装备、新型传感器、智能仪〖表等为重点突破方向;在“制造过程智√能化”领域,以数据互联为核心,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,将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、降低运营成¤本、提高生产效率、提升︻产品质量、降低资源消耗⌒ ,提供个性化产品。
智能制造悄然改变企业岗位设置
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,企业的╳岗位设置正发生着变化,一些传统岗■位,比如工时审核员、晒图员ξ等岗位正在消失,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,数控操作编程人员需求旺盛。
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有着巨大需求。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缺口20万,并且还以每♂年20%的速度增长。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机器人制造厂商需求,包括机器人组装、销售、售后支持的技▲术和营销人才;二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求,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、安装调试、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;三是机器人的应用企业需求,包括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、操作※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。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调试人员更是缺◥口巨大。
智能生产对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。随着数不會字化研发设计管理工具的普及,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.0的基本素质,传统的工艺类岗位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造,CAD(计算▓机辅助设计)、CAM(计算机辅助制造)、CAE(计算机辅助模拟仿真一睜眼分析)、CAPP(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)、MES(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)、ERP(企业资源计划)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々工的基本能力要求。一些传统岗位在生产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,甚至消失,例如:晒图≡员岗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而数字化建模、精益专员、逆向造型、3D打印、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。这些岗位目前在高校范围内并没有对应的专业,岗位员工主要是企业自●我培养。
智能装备对机电复合型人∮才有着巨大需求。随着国家有计划寒玉頓時藍光爆閃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,高端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,需要大量操作、调试、维护、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。
岗位结构变化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
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背景下,企业的发展趋势、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教育正在发生冲击,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市场岗位对接正悄然发☆生变化。
“中国制造2025”中,企业“熟练工种”将减少,人将更多地从事产品及工艺优化、生速退产系统管理等工作,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企业“能动工种”将增加。应对“中国制造2025”这一发展机遇,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制造类专业定∩位,提升师资队伍水平,努力缩小教学※内容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。